成都在古代历史上都经历过什么事情?
我们上一回讲述了成都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繁盛的物产,以及后汉三国时代成都的割据政权蜀汉。
作为中国历史上“割据政权”的天堂的四川,后世又经历了那些大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成都城在以后的遭遇。
蜀汉灭亡后,成都人民在大一统的旗帜下只生活了五十年,便因为西晋灭亡,国家再度陷入分裂。
氐族人李雄趁机进入四川,在成都附近建立了割据政权,史称成汉。虽然成都陷入割据,但是相比北方的“五胡乱华”则四川百姓还算是幸运的。即便是后来的东晋桓温灭成汉之战,也没有对成都造成太大的伤害。
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西晋到唐代,在数百年的时间中,中国北方和江南都曾遭遇惨绝人寰的战争和大屠杀,如五胡乱华、如江南的侯景之乱、如隋末的大动乱,但是,这几百年中四川却没有遭到较大弊枝的波及,保持了想对稳定,比如隋末唐初,唐王朝迅速占领了四川,成都人民估计连乱世的影子都没有看仔细天下就就又统一了。
这种现象又是为什么呢?
这种现象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四川的地理因素。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是由于这种地理原因导致四川成为了割据军阀的乐土,但同时,也恰恰是因为这种地理原因导致成都收到的外界消息比较晚,受到北方战乱波比旅念较小,所以其形成割据也比较慢。比如隋末动乱,李唐迅速崛起于西北,在四川还没有形成强大割据的时候,李唐的部队就进入了成都,几乎是兵不血刃取得四川之地。
当然这对于成都和四川百姓,绝对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蜀汉时代诸葛亮以及他的后继者姜维举四川之力连年北伐曹魏,几乎是一州之地对抗整个北方,虽然诸葛亮治理下的四川政治清明,执法公平,并大力开发经济,百姓也对诸葛武侯心怀感激。
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蜀汉北伐,尤其是蜀汉后期的北伐确实对四川百姓租镇敏造成了严酷的盘剥,导致四川经济在以后数十年后都没能恢复。
西晋灭亡后,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汉。而当时成汉政权为了稳定政局,因此需要扩充军备,防御外部势力,这时候成汉政府发现,四川百姓已经苦不堪言,而其根源恰恰是蜀汉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蜀汉因为经济凋敝,入不敷出,无奈之下在货币上对四川百姓进行盘剥,这导致四川经济在西晋统一后五十年未能恢复。而古代中央政府对于地方货币的管制并不是那么有力,尤其是四川这种相对封闭的地区,很多百姓习惯的货币会长时间保持,无法迅速进行货币改革,因此蜀汉的货币政策到数十年后还影响深远。
成汉面对这种局面,没有办法在经济上进
魏灭蜀之后发生了什么动乱
魏灭蜀之后发生了什么动乱?
蜀汉被灭后并不是就此完结,魏国内部爆发叛乱,即钟会之乱。邓艾灭蜀后,为刘禅请封扶风王,又上书伐吴,引起司马昭猜忌。
此时钟会野心膨胀,与卫瓘、胡烈等人上书说邓艾有谋反迹象,导致邓艾父子被捕,发往洛阳。收押邓艾后,钟会独大于蜀中,与希望恢复汉室的姜维联合发动叛乱。最终,邓艾被杀,叛乱也因为钟会部下的叛变而瓦解。
邓艾和钟会都参加了公元263年(景元四年)的魏灭蜀之战,在攻蜀期间彼此衬托,钟会下令经由剑阁进军,邓艾却选择走阴平。姜维为钟会的东面攻势所惊,调所有在阴平的军队去阻止钟会进军。结果,邓艾经由阴平迅速行军,很快抵达成都,使得刘禅投降。
在随后对蜀地进行占领时,钟会开始现出傲慢的迹象,自信足以不再居于人下。而受到钟会厚待的姜维联络刘禅,勾画出诱使钟会作乱,削弱魏军,然后杀钟会,夺取军权,再次宣布蜀汉独立的计划。
钟会原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攻打孟津、洛阳,夺取天下。但司马昭早已派贾充领一万余兵占据斜谷,又自领十万兵马屯于长安。后来钟会决定占据巴蜀,割据西南,于正月十六矫诏讨伐司马昭,魏将皆不服从。有人建议钟会屠杀牙门骑督以上官职的人,钟会犹豫不决,结果胡烈于正月十八发动兵变。
魏军于成都城内激战,姜维率先被杀,不久魏兵杀死钟会,死伤数百人。钟会被杀后,邓艾部下想把邓艾迎接回来,但卫瓘派田续追击邓艾,双方在绵竹附近遇橘源上,邓艾被杀。乱兵烧杀抢掠,成都城内死丧狼藉。后由卫瓘约束将士,方才平息。至此钟会之乱结束。
邓艾本营的将士追上囚车把邓艾救出并迎接回来。卫瓘认为自己与钟会共同陷害邓艾,恐怕他回来会有变乱,就派遣护军田续等人领兵去袭击邓艾,在绵竹西边遇上,于是杀了邓艾父子。当初邓艾进入江油时,田续不往前进,邓艾想杀了他,后来又放了他。卫瓘派遣田续时,对他说:“你可以为江油受的耻辱报仇了。”
镇西长史杜预对众人说:“卫瓘是免不了一死了!他身为名士,地位声望很高,但是既没有足以表示美德的言语,又不能用正道驾御下属,他怎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呢?”卫瓘听到后,不等驾车就跑去感谢杜预。杜预是杜恕之子。邓艾其迅兄余的儿子在洛阳者被诛杀,又把他的妻子及孙子迁到西城县。
钟会的兄长钟毓曾秘密地对司马昭说:“钟会爱玩弄权术,不可过于信任。”及钟会反叛,钟毓已经去世,司马昭思念钟毓亩伍袭的功勋与仁贤,特别
蜀汉灭亡时,画面有多惨烈呢?
蜀汉的灭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蜀汉抵抗魏国进攻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蜀汉投降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钟会造反阶段,而最惨烈的就是每个阶段,钟会造反阶段。
三国后期,由于仅有一州偏安的蜀汉,在内部争权夺利,朝廷用人不当,姜维连年北伐的情况下,本来就弱小的国力一步一步被消耗殆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在曹魏掌权的司马昭,为了转移天下人对于魏帝曹髦被弑杀的注意力,同时也为了能够建功立业,以便纂位流程更进一步,而发动渣激了本来看上去毫无把握的灭蜀之战,司马昭的无心插柳之举,却导致蜀汉意外的灭亡。
公元263年,在蜀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魏将钟会率领邓艾、诸葛绪及18万魏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蜀,蜀汉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按照姜维“诱敌深入,聚而围歼”的作战方针,将魏军放入汉中,蜀军坚守汉中各据点。
由于魏蜀兵力过于悬殊,汉中多数据点被魏军攻破,仅剩黄金城、汉城、乐城三城坚守,未被攻破,而在沓中的蜀汉大将军姜维在诸葛绪身后虚晃一枪,迅速南撤,与北上增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坚守剑阁,挡住魏军,形成僵峙。
钟会15万大军被姜维等人阻挡在剑阁不得前进,要不是天下奇才的邓艾,兵出险招,偷渡阴平,魏蜀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
邓艾率3万如凯袜军孙悔队,从阴平攀登小道,遇山开路,遇河架桥,越过七百余里了无人烟的险地,天知道邓艾克服了多少的困难,如天将雄兵般出现在蜀汉江油守军面前,江油守将马邈目瞪口呆,随即投降。
江油一失,成都失去了一道屏障,成都仅有的近卫军在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率领下,与邓艾的魏军进行一场决定蜀汉命运的战争,诸葛瞻战败,全军覆没,诸葛亮的孙子,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也战死,张飞之孙张遵战死,黄权之子黄崇战死。
这是蜀汉灭亡前最惨烈的一战,诸葛瞻顶着诸葛亮的耀眼光环,虽无诸葛亮之才,却有诸葛亮之忠烈,亦不失为蜀汉忠臣,大义凛然,为国捐躯,蜀汉创业先辈的二代及三代子孙大多消逝。
此战之后,刘禅在益州本地豪强大族的胁迫下,向邓艾投降,以一国之君,向全国各地尚在抵抗的蜀汉臣民下达投降令,古今中外,也就刘禅一人了。整个益州的蜀汉军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向魏军投降,本以为刘禅的投降,就是蜀汉灭亡最后的结局,却不知更惨烈的场景还在后面。
蜀汉投降后,伐蜀魏将却先掐起来了,钟会及卫瓘、胡烈和师纂均指责邓艾行为不当,或有谋反之意,邓艾首先被押解回魏国
三起远征突袭的经典战例
三起远征突袭的经典战轮哪卖例
奇袭战,是战争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指的就是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
在历史上诸多的典型战例中,长途奔袭取胜的战例并不少见,即使考虑到克服艰难地理环境这一因素,这种长途奇袭的战例仍然有不少,简单列举三例。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奇袭上千里,跨越沙漠攻打伊稚斜单于
元朔六年(前123年)漠南会战后,对于汉军的打击已经是一筹莫展,无奈之下便企图“诱罢汉兵,缴极而取之”,意思是引诱汉军攻打漠北,企图以逸待劳的击溃汉军。而汉武帝为了彻底消灭匈奴,在经过认真准备后,也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东北部的左、右贤王发动总攻。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是制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为此,汉武帝先后调集14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10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
卫青出塞后,得知了伊稚斜单于的确实驻地,便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两部合并,从东路出击匈奴军侧背,自率精兵直攻匈奴军。
卫青大军出塞一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伊稚斜单于所部相遇,双方激战一整天,卫青利用沙尘暴派兵从左右包抄。
将匈奴军队团团围住,伊稚斜单于见势不妙率壮骑数百从西北方向突围逃走,汉军追击不及。此战卫青歼敌1.9万余人。
另一路,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后,北进两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霍去病率军猛攻,大破匈奴军,俘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缓档,以1万的己方损失,歼敌七万余人,匈奴左贤王部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左贤王率亲信弃军逃走。霍去病挥军追杀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得胜而回。
漠北之战汉军共歼灭匈奴九万余人,匈奴左右两王所部主力几乎全部被歼。
匈奴单于不敢再在大漠北缘立足而向西北方向远遁,因而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
魏灭蜀之战:邓艾翻山越岭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汉灭亡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曹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兵分三路进攻蜀腊逗国,其中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由于蜀汉内部政治斗争,导致主帅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