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变化,成都历史变迁有哪些影响

成都的变化

  一条路,艰辛走过;一条路,风雨兼程;一条路,见证的是沧海桑田的巨变;一条路,记录下的是成都交通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与成都市共同的发展之路……
  六十年斗转星移,六十年挥汗如雨。

  1949年到2009年,从上千个村不通公路到村村通水泥路,从全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到县县通高速公路,从只能靠仅有的30余条公交线路出行到快速公交、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纷纷进入人们生活,从市区到近郊区县需要整整走大半天到全域成都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60年来,成都交通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密如蛛网、宽广通达的高等级公路遍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绵延于川西平原的四面八方。

  成绩固然可喜,但成都交通人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区域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只有将成都率先打造成为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禅雀先机;只有着力构建起一个既覆盖“全域成都”又辐射中西部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才能为实现“新三最”目标提供最有力的交通保障。

  于是,成都交通人又勇敢地挑起了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的重担,按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扎实推进成都交通事业的全面建设。

  一场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大会战正在悄然打响, 一张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全域成都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渐形成……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必将崛起在四川成都!

  一个故事

  过去:只有一条老路 到趟都江堰就要半天时间

 数袭孙 回顾60年成都交通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提到成(都)灌(县)路——成都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从坑洼不平、行车困难等外路到现在正在改造的6车道快速通道,60年来,成灌路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成都市交通志》记载,建于1925年冬的成(都)灌(县)马路,是成都市的第一条公路。但由于当时的公路均是在各地军阀把持下修筑,多数为土路,路面凹凸不平,行车困难,有“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说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包括成灌路在内的成都市主要公路仍然处于等级很低、通而不畅的状态。“那时候,我们到都江堰去一趟就需要整整半天时间,清早就要出发,中午才能到,”说起成都公路的发展历程,与公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市交委建管处处长高月谨感慨万千,他说,成灌路虽然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的变化是什么啊,大家帮帮忙.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为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和 “九五”凯枣计划期间,成都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又上新台阶。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0亿元,提前实现本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90万吨以上;工业经济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工业增加值1997年达到387.2亿元;商贸、金融、交通、运输、邮电、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7年产业结构调整明显,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12.1%、45.2%、42.7%。

  成都市加快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建设,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市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4万人,1997年可转化科技成果应用率由1987年的36%上升到69%,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87年的30%上升到43.7%; 1997年,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达783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97.8亿元,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市场达2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3年的27.3亿元发展到410亿元;全市共有国内金融机构1582个,外资金融机构在蓉办事处10个, 1997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91.9亿元,贷款余额为702.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和15.7%,最近中央政府决定,在成都设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管辖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1997年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99.6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10亿人公里,公路总里程5300公里,公路密度43.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于成都的西南航空公司航空运输能力居全国第四位。1997年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8万门,全市电话用户超过100万户。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挥特大中心城市作用。

  成都市提出了“改革立市、开放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跨世纪战略方针。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确保2000年中孙芦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城乡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逐步把成都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重点要抓好“三中心、两枢纽”的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成都省

成都的变化有哪些?

成都的变化
在家人印象中,成都府南河的水很脏、河岸边都稀稀落落的散落着低矮的民房;二环路边就是农村;公交车极不发达;春熙路早晚都摆地摊;只有武侯饲、杜甫草堂还有望江楼景,还能吸引不少的游客。
几年过去,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贯穿城市中心的府南河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河水一年比一年清澈;那些曾经低矮的民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林荫道和耸立的高楼;三环和外环建成后,二环路成了市中心,公交车四通八达,从城北到城南,一个小时,只要一元钱,地铁也正在建设中;休闲的地方越来越多,外地人来成都都不再仅仅去上面三个旅念瞎贺游景点了,而是选择游成都,看川剧变脸、喝盖碗茶、逛锦里、吃火锅川菜神碧、玩农家乐。春熙路摇身一变,成了时尚的代名词,比上海的南京路和北京的王府井更有不一样的魅力。
它不仅仅只是一条街,而是一个购物休闲圈,春熙路、红星路、总府路、华兴街,他们构成了一个娱乐、休闲、购物的百老汇。
热闹的春熙路是购物的天堂,特步、李宁,时尚装备应有尽有;春熙路往东,走到尽头,在太平洋和王府井间架起的一座美丽的人行天桥,你上阶梯,走在玻璃桥上,可以俯视春熙全景,下面就是横贯东西的蜀都大道中心地带——总府路,这里充满着流行、时尚、休闲和前卫。我们走到天桥的对面,穿过商业场,去到王府井的背后,你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成都,老式的瓦房和小馆子,混沌、米线、烧菜、火锅、川菜应有尽有,既便宜,又仔派有特色。
在短短几年间成都就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城变成了一个美食之都、时尚之都。成都的变化真大啊!

来说说看《成都》给成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成都这首歌在猜塌氏全国大火特火,对成都旅游业的影响可见一斑,这首歌完全是为成都完美代言。说实话,当我听了这首歌以后,真的有一种赶紧收拾行李去成都玩一趟的想法,虽然到现在还没去穗散。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一曲《成都》唱火了小酒馆,一条马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歌曲中唱到的玉林西路位于高新区芳草街街道,这衫梁条仅仅400多米长的街道,是文艺的,时尚的,休闲的,市井的。如果说锦里、宽窄巷子是成都对外的“客厅”,那么玉林则是成都人们心中最理想的后花园。

Mozilla/5.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ompatible; ClaudeBot/1.0; +claudebot@anthrop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