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省成都市与省内其他地市州经济发展差距那么大?,成都各区为什么不均衡发展

为什么四川省成都市与省内其他地市州经济发展差距那么大?

先说答案:这是由四川的客观发展条件和四川工业的发展 历史 造成的结果。
先说四川的客观发展条件。 我们其实知道,成都没做大之前,大量的务工人员外流到以东南沿海为主的省份。给大家先看一张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表格:
上表其实可以看到,一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前,成都市下属区县市的并不像现在这么强,甚至下面的德阳地区在全省前10强都可以占有4个席位,当时成都市在国内的吸引力明显就不足。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兵,如何吸引国内乃至全球大企业到四川发展?
做大做强成都市,是四川在发展道路上做出的选择。
一干多支是四川的城市发展战略。
没有干,哪来的支?
为什么要一干多支啊?因为先天地形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地形就不多说了,成都平原主要就是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区域。成都平原东西最宽仅80公里,东有龙泉山,西有龙门山,成都最低点海拔380米,最高点5300米,整个高差接近5000米,比阿尔卑斯山还高一百多米……想不到吧。凉山州首府,县级市西昌也在平原上,但也不完全是这样。其余城市要么是丘陵,要么是山谷。
地形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前期投入巨大,光是平整土地就要花很多钱,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近年来宜宾市为了拓展空间付出了多少。
地形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交通建设成本高,相应通行成本也就增加,对企业来说不是好事。
地形带来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人口分布。别看四川8000余万人,成都占了2000万,除开三个民族自治州,剩下的17个地级市,最多也才600多万人,大部分都是300万左右。以3、4百万人口,提供一两千亿的gdp,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人均,应该跟全国大部分地区差不多的察基,小部分指的是沿海,没法比。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高附加值的产业越来越往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集中,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又偏好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全世界笑销都这样。同样是金融,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和北京上海比其地位如何?同样是电子信息产业,加州硅谷,广东深圳,谁又更具有主导力,赚更多钱?在国内,深圳和成都,在it和软件上,谁更有吸引力?
对于省内其他市来说,要钱没钱,要人也没多少人,要地也困难,与外界交通成本又高,这时候能有啥产业留下来?基本是服务本地的企业,其次是对成本敏感但是对时间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1.历史原因.
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
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
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水平的变化,从而使得一些地区和城市建立,比如现代的金融、软件、生物科技。以上都键粗悉是不依赖传统区域发展因素的产业,这些产业主导的区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行优势。

我国商业地理的现状从来都被认为是狭长的,一直稿乎有5个发动机之说:、珠三角凳脊、、东北、成都重庆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区域发展的重心。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很明显的,沿海好于中部,东北好于西北。

消除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在、经济发展要素转移和现有的资源及基础条件结合,使用人口转移、政策支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为什么成都郫县发展那么慢?

受地理条件限制,自身地方太小,因此发展慢。
工业发展的地方其实非常的小,只有郫筒、犀浦、红光这三个地方,但是这三个荻港包含了上百万的人口,是成都发展成熟的地带。
另外郫都区还创建了菁蓉镇(德源菁蓉创业小镇),现代工业港(省级)。菁蓉镇的创建,吸引了大批量的高级人人才来郫都区创业,为郫都区的发展注入的新的活力。

未来期许

郫都区的GDP是不包含高新西区的。虽然高新西区是处在郫都区产业区之中,但是高新西区的GDP是纳入高新区,不计入郫都区。如果包含高新西区的帆猜GDP,那么郫都区的GDP将会是成都市区位排名前三。
郫都区土地肥沃、上风上水,枣轿和可开发的土地甚少,大部分都是农田乡村,目前郫都区在发展,已建成三凳盯道堰、战旗村等等乡村旅游地。综合起来看,郫都区生活工作都非常不错。

谈谈成都如何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困局?

城乡发展不均衡其实是很多城市都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要向乡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