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成都杜甫草堂,需要多久?,成都草堂

游玩成都杜甫草堂,需要多久?

成都杜甫草堂一共在240亩左右,如果想游玩下来,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如果有的游客想体验杜甫当年茅屋会友和吟诗的雅兴,又或者是想体验成都人悠哉悠哉的慢节奏生活,可以在草堂的茶馆坐下来品茶,那么这样起码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一、关于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候的故居,他先后在这个地方居住了将近4年,杜甫草堂的建筑很古朴典雅,园林内清幽秀丽,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在草堂旧址内,正门、大廨、 柴门、工部祠等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有对应的回廊和一些其他的建筑,在中间的位置有小桥、流水以及一些竹林,显得既庄严又古朴典雅。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杜甫的茅屋已经成为杜甫草堂标志性的景点,也是成都的著名景观。
二、成都杜甫草堂值得去玩吗?
其实对于一些崇拜杜甫的游客,还是值得去一趟杜甫草堂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杜甫这个大诗人了,杜甫草堂博物馆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个地方,他坐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总面积达到240多亩,建筑是清代的风格,也是比较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是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一个著名文化圣地。杜甫草堂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园林景点游览区和服务区,在1985年的时候,杜甫草堂后来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还有2000余件珍贵的文物,所以还是非常值得各位游客去看一看的。

草堂坐落在成都那里?

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是杜甫的蜀中故居。相传当年(759~765)杜甫在西边的一块大荒地上的古柏下盖起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便在此旧址上加以修葺,建成纪念馆性质的胜地。

成都的杜甫草堂,还是人们想象的那种“草堂”吗?

成都,一座被誉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里休闲且安逸,传统而时尚,开放又包容,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旅游城市,相信所有关于成都旅行的旅行攻略中,都会提到一个“大名鼎鼎”的热门景区,它几乎和春熙路和宽窄巷一样,成为了所有外地游客来成都后必到的景区,不过当你去过以后,你会发现这里只是一个经过包装的人造景区。

杜甫,中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很多人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当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大家都称其为“杜甫草堂”,据说当年杜甫就在成都的杜甫草堂中,成就了其在文坛的地位。

如今的杜甫草堂中,最出名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少陵草堂的石碑,还有一个写着“草堂”的照壁。相信很多外地游客会去参观杜甫草堂,首先是冲着杜甫“诗圣”的名号,然后就是听信了旅游攻略,其实这座所谓的杜甫草堂,在当年杜甫离开成都后,早就不复存在了,如果没有这间茅草屋,这里大概只能叫杜甫主题公园。

很多游客说,成都杜甫草堂是经不起推敲的,草堂不草,反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样不缺,旧居不旧,所有摆设陈列几乎都是新的,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参观,多少都有点教育子女,瞻仰先贤的意思,如今的杜甫草堂却成为了成都市中心,大型的人造主题公园,如果不说是其实“杜甫草堂”,游客还以为进了名流贵族的府邸。

也有游客说,很多近代名人的故居,也未必能完整地被保留下来,就更别说这座唐朝时期的“草堂”了,所谓的杜甫草堂存在的意义,或许只在其有杜甫的名声和噱头,然后新建一个公园,搞些古诗上墙,仿制的壁画充数,把景点包装成很有人文气质的历史景点后增加一点旅游收入而已。

其实在国内,有一种最尴尬的景点,就叫名人故居,如果不去参观,貌似有点可惜,感觉会留下很多遗憾,去吧,除了打卡式的旅游,似乎也没有感受到任何特别之处,成都的杜甫草堂或许就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景点吧,如果您崇拜杜甫,这里值得您来缅怀一下,如果想看跟杜甫有关的古迹,这里或许会让您失望的。

为什么会有成都杜甫草堂?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在759年冬天来到成都,于浣花溪畔苦心经营了一所草堂,前后在这里住了将近4年的时间。千百年来,草堂虽几经摧残,却被后人一次又一次修复起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初到成都时,寄住在浣花溪上的僧寺里,次年春天在溪边找到一块荒地,靠着一棵大楠树,盖起了简陋的茅屋。这就是他诗中一再提到的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的成都草堂。后世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杜甫投奔成都,是由于当时任东西两川节度使的严武在成都。杜甫和严武是世交,不仅是文学上的诗友,政治主张也很接近。杜甫流亡成都后,严武多方关顾,并多次造访草堂。杜甫曾有诗:元戎小队出郊垌,问柳寻花到野亭。对严武轻骑简从到草堂来表示感激。严武病死后,杜甫惟一的依靠也没有了,只好痛别成都,乘舟东下,草堂开始日渐荒芜。
杜甫在成都所作的诗,留存下来的有247首,约占他全部诗篇的六分之一。他在成都草堂的生活比较安定,过着为农的生活,与四邻的田父野老都相处无间,结成纯友谊。尽管如此,他没有忘却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先后在此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桔》等反映世上疮痍的千古名篇。

Mozilla/5.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ompatible; ClaudeBot/1.0; +claudebot@anthrop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