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象,成都印象

成都印象

成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我向往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文化胜迹,那里的民俗风情,那里的休闲氛围,那里的风味小吃,……那里还有我的亲戚。

成都我去过四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它既有省会城市的繁华大气,又有民居里巷的特有格调。

成都也叫“蓉城”(因为此地盛产芙蓉花得名),也叫“锦城”,(因为古时此地多住管理织锦的官员得名。)当年杜甫避乱成都,写下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的句子。自从汉代文翁治蜀,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四川文化。(能百度来的我就不说了)

古老厚重而又具青春活力,这就是成都的特点。

这些年成都也在飞快发展,城市格局不断变化,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天府新区高端大气,老城的古迹保护良好。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安逸。

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前面,他老人家的塑像依然挥着大手屹立在那里,在关注着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

每次到成都,我都要去寻一寻“丞相祠堂”(武侯祠),拜谒治蜀有功的诸葛亮,在廊堂庙宇下,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尽遗憾;要去看看“万里桥西一草堂”(杜甫草堂),在通幽曲径里,瞻仰忧国忧民的杜子美,体味“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愽大胸怀。他们都是我由衷敬佩的古人。

然后,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逛逛“锦里”、“宽窄巷子”,体会成都民居建筑特色,尝尝正宗的四川小吃。

一说起四川小吃,无论谁都会馋涎欲滴的。“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自不必说,就是在街头找一饭馆,尝尝各种味道的面条也是不赖。而且我见到人家可以一两一两的要,能吃几两,就可以尝几种口味。只听伙计抑扬顿挫地操着四川话喊着:“幺麻(一两麻辣面)一个,幺怪(一两怪味面)一个……”,煞是热闹。当然还有“铺盖面”、“担担面”、(担担面要读成担担儿面)“鸡丝面”等等。

火锅涮是成都人离不开的念想,上瘾。涮各种食材,辣得过瘾,

成都印象3:宽窄巷子到底多宽

(终于匀出时间继续在喜马拉雅FM更新同名小说《庭有兰芷》,欢迎关注)

过了红绿灯,宽窄巷子已然在望。宽窄巷子位于 四川 省 成都 市青羊区 长顺 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 成都 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 成都 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刚入巷子,就有宽窄九墙,青砖花墙、百变门神、 中国 邮政、民居用品、呼吸瓦墙、骠骑思征、老井镜像、宽窄重门、耙耳朵等组成了 成都 市井文化中一个缩影。

宽窄巷子的核心印象是挤挤挤,不过还算能够保持安全距离,不知道五一、十一的时候会不会人贴人。但可贵的是,商铺、酒家、茶馆、咖啡馆比比皆是,却听不到吆喝、叫卖声,更没有为了徕客播放的低音炮。摒除游客的喧闹,入耳的只有妙曼、悠扬的轻音乐。

放慢脚步,品位老 成都 的“慢生活”“慢节奏”情调,四合院落、花园洋楼、宅院式精品酒店,中餐、西餐、各式小吃,小酒、咖啡、清茶,创意服饰,有点像 丽江 ,还有川剧、变脸,铜人收费合影,街口的掏耳朵服务。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小资与市民,宽窄巷子既保存着老 成都 “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保存着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成都 人应该感谢清华设计团队自2003年始的倾力改造,才让宽窄巷子从引车卖浆之流的蜗居地,变成留存城市印记的精致传统街区。

花20块钱,宽窄巷子、锦里这些景点就有热心的“铜人”先生陪你拍照。

走到饥肠辘辘,在窄巷子寻到“ 成都 映像碗来小吃”,门口的小二雕塑很酷,到天井落座,点了 乐山 豆腐脑、担担面,串串香(麻辣锅底、冬瓜、魔芋、木耳、脆皮肠、肥肠、虾饺、竹笋),49元。 乐山 豆腐脑豆

你印象中的成都是什么样的?

对于这个话题,引用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份的一篇稿件作为回答:
位于成都西北部的岷江,江水丰饶,滚滚向前。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此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将丰富的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从此,成都平原告别洪荒,“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泽被千秋,得“天府之国”美誉。直到今天,“天府”之名仍是成都重要的城市符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
“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有着厚重博大的文化根脉,革故鼎新的文化活力,滋养着富饶的成都平原,慢慢浸润出成都的城市肌理。
北宋时期,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在工商业兴盛的成都。1980年,股票“蜀都大厦”也诞生在这里,与“交子”一脉相承,延续着天府文化的货币意识和金融基因。
当下的事物总是与历史息息相关,文化更是如此。在成都悠久的历史中,总能看到天府文化最初的星火、成长的足迹。
成都是23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中心未移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十大古都之一,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天府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绵延至今。

成都历史源远流长,既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成都平原在4500年前就已出现了以宝墩遗址为代表的古蜀先民聚落中心。2400多年前,古蜀国开明九世“徙治成都”,因“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取名“成都”,一直沿用至今。公元前311年,蜀郡守张若建大城、少城,成为建城的标志性事件。唐代西川节度使高骈扩筑成都,奠定“二江环抱”的城市格局。
2000多年来,成都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秦、汉、晋、隋因得蜀而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建都于此。秦汉时期,成都已“位列五都”,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汉唐以来,丝绸、蜀锦、蜀绣、夏布、漆器、竹器、川酒、川茶等传统手工

Mozilla/5.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ompatible; ClaudeBot/1.0; +claudebot@anthrop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