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的来历?
1、来历
武侯祠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
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
2、地位
武侯祠(汉昭烈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为什么人们认为刘备葬于成都武侯祠?
史书记载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到了白帝城。于223年农历4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柩回成都。八月下葬。人们根据史料的记载,认为刘备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因为上述的史料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蜀汉的观阁令史,在蜀汉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刘备的葬处。
刘备死后,尸体由奉节运回成都,后与吴夫人合葬于惠陵,今武侯祠内。在今天的武侯祠内确实还有刘备墓的建筑。过去杂草丛生的墓地被泥土夯筑得更高了,墓上种满了小小的翠柏,墓地周围也被青石条围护了一米多高,显得尊贵,有皇家气派。
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这些砖位于刘备墓的土封土边缘约3米的深处。砖的颜色与泥土近似,但质地很坚硬,砖的一侧长边上镂刻着花纹,与成都平原常见的东汉砖非常近似,是当时专为修建墓室烧制的。这些也都从侧面证明了《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关于惠陵与刘备墓在成都的记载的可靠性。
武侯祠是纪念谁的
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
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15万平方米,始建于章武元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武侯祠是民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迹源头,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武侯祠的建筑特点:
武侯祠是极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6组建筑围合而成,总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殿宇宏敞开朗,面阔5间,进深2架,平面呈长方形,梁架式木结构,面积仅为刘备殿的一半。
殿前石砌台阶,素面石栏杆,望柱上石刻动物;殿前檐柱8根,上有雕花撑弓。金柱之间均置蛛网花格门,以别内外;地势略高,使殿堂增加肃穆感。
屋顶为单檐歇山式顶,飞檐翘角,中堆为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明代凤鸟纹四足香炉置于殿前,炉口沿上铸一双抱财童子,造型生动。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