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白云寺2022开放了吗
开放了。
2022白云观春节期间,因为疫情的原因是没有对外开放的,自从2020年疫情开始,白云观就是断断续续的开放,为了保护白云观的道友的安全,不受外来疫情的影响,北京只要有新增本土病例,白云观就关闭,不对外开放,疫情稳定才开放,需要提前预约的。花源白云寺门票每人10元。
新津县白云寺位于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东,依山傍水,林木繁茂,背靠牧马山,前临杨柳河,环境优美。
白云寺始建于明代,占地72亩,至今已有648年历史,1997年秋重建。寺庙由山门殿、钟鼓、玉佛殿、大雄宝殿、燃灯殿、祖师殿、地藏殿、财神殿、观音阁、居士、往生堂、斋堂及园林设施等组合而成,气势宏伟,雕梁画栋,朱壁飞檐。
白云寺的由来?为啥叫白云寺?
特指成都新津花园的
大寺院,叫白云寺。相传当年高僧朗公先建起白云寺,然后才建的神通寺和灵岩寺。 有一年,白云寺里来了个南方人,寺院主持立山和尚接待了他。这南方人每天吃了饭就爬上白云寺西边的高山,也不说做什么,住了二十多天就走了;第二年这个南方人又来住了二十多天;第三年上他又来了,这回来了,对寺里的长工格外客气,经常出钱请他们喝酒。长工们问他:“你多次请我们喝酒,有什么事吗?”南方人总是说没有事。后来再请喝酒长工们不喝了,他们说:“无功不受禄,你请俺到底为了什么呢?”这回南方人说了:“好吧,是有点事相求:你们有大胆的么?”大伙一听害怕了,心里嘀咕,叫俺杀人还是放火?南方人笑笑说:“笔架山石崖上有个树墩子,请你们帮我刨下来。”长工们一听松了口气,说:“咳,这还不好办么!”他们借来大绳,从石崖顶上把人放下去,就把那个盆一样粗的树墩子刨下来了。 南方人非常高兴,把树墩子上的土剔了去,用刀砍下来一小块木楂,递给立山和尚说:“这几年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以后我不来了,送给你这点东西,有病有灾烧水喝。千万别送人啊!”立山和尚一看很扫兴,心想:这也算礼物?三年来又吃又喝又住,临走给点木楂子!他没当回事,顺手把它扔到窗台上了。 第二年,历城县官来白云寺赶庙会,忽然得了病,乡下缺医少药,手下人慌了手脚。这时立山和尚想起南方人给的那块木楂,一看还在窗台上放着,就用刀砍下一点,放到茶壶里,冲上开水,请县官喝。 县官喝下一碗茶,出了一身汗,觉得浑身轻松;又喝下一碗,病全好了。县官高兴地说:“立山大师,这是哪来的灵丹妙药?”立山和尚就把南方人来探宝,怎样弄到的这种药说了一遍。县官又问:“还有么?”立山说:“有!”干脆把那块木楂全送给了他。县官说给钱,立山说什么也不要。 县官把木楂带回县衙,喝了几次,不但百病皆除,连头发、胡须都变黑了。第二年,县官又来白云寺赶庙会,立山和尚竟不认识他了。县官得意地说:“喝了你那灵丹妙药,还老返童了。这次来,就是为着好好感谢你!” 宽厚善良的立山和尚说:“那是县太爷的福气,不必感谢我。”县官说:“立山大师,得恩不报非君子,你有什么要我做的只管说,我有求必应!”立山只是摇头,什么要求也没有。 县官反倒为难了,他想了想说:“你在这深山老峪太不方便了,我给你建个新寺院,上千佛山去吧!” 就这样,历城县官在济南有名的风景区千佛山修建了兴国禅寺,并请立山和尚去主
求问新津白云寺的故事!成都新津杨柳河旁边那个
据说是个很感人的爱情故事,求详细
新津花源、普兴一带曾流传一则杨柳河的传说,其故事内核简直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故事的底层则适露些许开凿河流的秘密。故事照例从遥远的年代开始。普兴黄泥坝住着杨、柳两姓人家。两姓因有世仇,子女不得通婚,违者处死。可是一个叫杨兴的小伙偏偏和一个叫柳香女子相爱了。于是柳氏家族将两人捉来要处罚。
可就这当儿,洪水来了,族长只好停止家法并对两人说:让洪水处置你们吧。不过,若你二人能制服洪水,就许你们结婚。两人望着滔滔洪水一筹莫展。那时蜀水横流,年年闹洪灾,乡民除了登牧马山外不知如何东水。不知知过了多久,杨兴无意间一句话激发了两人的灵光:唉,要是水有路,这水就不会乱跑了。于是水消停后两人开始理水,挖出了一条河道。来年洪水泛滥时,大水真的着河道流走了。于是河道越挖越长,形成了一道真正的河流而杨兴和柳香呢?自然结为夫妇,快乐生活。杨柳两姓人家也从此泯灭仇怨,世代和睦友好。后来人们就用杨柳两姓命名这条河,杨柳河由此传下来的。这个民间故事蕴含了浓都的浪漫和悲壮气息,寄寓了当地人们对安宁甜美生活的向往。
故事早已流传了很久,只是人们沉迷于其中的爱情,忽略了情侣开凿河道的细节,而这一点是否可以间接佐证杨柳河是一条运河呢?
望采纳!
白云寺的历史资料
瓜瓢山山峰十一座,座座是佛山。据说山上有一个洞,足有里多路长,形似瓜瓢,此洞故名瓜瓢洞,此山因叫瓜瓢山。洞中有20座完整的佛像,当地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便到洞中朝觐,焚香烧纸,顶礼膜拜,山背后便冒出缕缕青烟,弥漫山间,恍若仙境。真是灵气相通,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瓜瓢山顶峰有一寺庙曰白云寺,系佛教道场。据白云寺牌匾记载,白云寺始建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香火旺盛,清末民初进行过维修,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阁、罗汉堂、箱房等建筑,占地约13亩,解放后停止了宗教活动,1962年县林业局在瓜瓢山开办林场,民国时四川军阀混战有所损坏,寺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时被彻底损毁,甚为遗憾。1998年至2000年由僧人发起,在居士和信众的大力资助下,白云寺得以修复。为满足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生活需要,2003年6月经荣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荣府函[2003]79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