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施“东进、南拓、西控、中优、北改”空间战略解读?,成都市中心改造规划

成都实施“东进、南拓、西控、中优、北改”空间战略解读?

空间战略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城市目标、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新总规确定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职能为“五中心一枢纽”,包括西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二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调整中心城区范围。为打破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将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为11+2的区域结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将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在现有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规划东西城市轴线,形成整个城市南北向、东西向联动发展格局,并制定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策略。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将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功能在全域统筹布局,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功能体系,推动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式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迈进,由同质化竞争向错位发展迈进。

三是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针对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配套不足、城市活力缺失、文化彰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措施,包括:开展全域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特色风貌和空间形态结构;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规划“8+X”条城市通风廊道,对廊道内建筑的高度、密度和布局形式等方面强化管控,改善城市的通风环境,缓解雾霾;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及设施保障服务水平,规划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

拓展资料:未来5年成都新格局:”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刘世光):4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开幕。范锐平代表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未来五年,成都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展望今后五年,成都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建设“五个城市”,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全方位变革发展方式、全方位完善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

为什么要进行成都二环路改造

  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总体目标,明确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提出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按照“交通先行”的总体部署,我市确定了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系统规划建设目标。二环路改造工程是快速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目前,二环路已全线开工,其他工程部分也将陆续开工建设。在施工期间,部分路段也将实施尾号限行。
  二环路改造将滚动施工 明年底建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压力已经成为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作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我市二环以内核心区人口密度已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数据显示,到本月底,我市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00万辆,且仍在快速增长。随着我市中心城区车辆保有量的逐年增长,道路供需矛盾也逐步凸显出来。
  要把我市打造成为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交通先行”成为最重要的战略举措之一。之所以把“交通先行”摆在首位,是因为交通畅通不仅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而且与市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成都只有下决心首攻“交通堡垒”、大兴交通建设,才能打通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更紧密地融入交通大循环,构建起城市经济动能的传输系统,方便市民工作生活。
  为此,按照“交通先行”兴市战略的总体部署,我市确定了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系统规划建设目标,二环路改造工程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