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对平原的影响,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对平原的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历史意义: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简述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______

简述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______.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但是都江堰工程又在现实中影响了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但是都江堰工程又在现实中影响了生态平衡.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对当地产生了什么影响

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能知天文地理”。他早就听说蜀郡管辖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地方。但因常闹水旱灾害,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百姓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贫困之中。李冰到成都上任以后,安排了一下公务,便不辞辛劳,四出调查。他走了很多地方,访问了许多人,不久就把发生灾害的原因弄清楚了。原来,成都平原是一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扇形平原。从岷山之中奔腾而下的岷江,流至灌口(今四川灌县灌口镇)进入平原,水势减缓。由于玉垒山挡住了它东去的道路,河道被迫折转向西,充沛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至宜宾,汇入长江;而成都平原的广大地区却得不到岷江的灌溉,一遇冬春无雨,就闹旱灾。可是到了夏秋,上游岷山积雪融化,中下游又经常发生暴雨,雪水加上洪水,使江水陡涨,岷江河床容纳不下,便泛滥成灾。洪水淹没农田和房屋,以至平地可以行舟,成都平原深受其害。虽然从远古的时代起,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就开始兴修水利,与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但始终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自流取水。渠首由百丈堤、导流堤、飞沙堰、泄水槽及取水口等组成。导流堤位于宝瓶口进水口前,用来导水入渠。分水鱼嘴位于导流堤前,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洪水期间,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4:6,大部分水从外江走,保证灌区安全;枯水期间,内外江水量比例颠倒,大部分水量进入内江,保证灌区用水。飞沙堰和泄水槽建在导流堤上,用以宣泄内江多余水量及排走泥沙,保证取水口所需水位。百丈堤位于导流堤上游,除引导江水外,可保护河岸免受冲刷。分水、泄洪、引水防沙于一体。
农业水利工程2008级
赞同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