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产业功能区

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了促进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发展,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以下简称功能区)的建设、运营、发展、管理等工作。功能区的具体范围由功能区规划确定。第三条 (基本原则)
  功能区建设应当坚持党的领导,遵循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坚持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条 (管理体制)
  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以下简称发展服务局)履行法定机构职责,负责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综合协调等工作。
  双流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镇(街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社区发展治理等社会事务管理。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在功能区政策实施、体制创新、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动功能区加快建设发展。第五条 (法定机构职责)
  发展服务局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配合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组织编制功能区内的国土空间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统筹功能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能源利用、危废物处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地下空间等市政设施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三)负责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等发展载体建设,统筹各类专业楼宇、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建设,指导推进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及配套住房等建设;
  (四)负责承办土地开发、规划建设、项目促建等工作;
  (五)负责制定功能区产业招商目录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则和指引,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六)负责功能区政务服务、人才服务、创新创业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七)负责功能区内企业和产业项目服务工作,建立重大项目落地促建协调服务机制,协调处理功能区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工作;
  (八)负责推进功能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九)承担双流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事项。
  本条前款涉及的法定行政许可事项,双流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委托发展服务局办理。第六条 (规划管理)
  功能区内的国土空间规划

什么是中心城区 郊区新城?成都各市区县主导产业又是什么

中心城区 :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透露,成都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 11 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进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区非核心功能,带动全域均衡协同发展。
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介绍,11 个行政区是指“原一圈层的五城区”加“原二圈层的六个设区的行政区”,即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青白江区。这意味着,这些从前还是“二圈层”的地方从此也被归入成都市中心城区了。
扩大中心城区范围
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空间层次
截至2016年底,成都管理的人口已达2030万,三个圈层的经济结构和环形交通组织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因此,成都决定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从优化城市空间开局起步,推动城市发展战略调整。
为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综合价值,成都按照城乡规划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 11 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 “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进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区非核心功能,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提高中心城区的外溢效率和辐射能力,带动全域均衡协同发展。此外,成都还将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 66 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蓝图指引
中心城区格局扩大后,将如何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空间优化,推动城市产业高点起步高位布局?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将从总规修编、重点区域规划、重点功能区控制性详规、产业新城城市设计等方面着手。
首先高水平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坚持“以人为本、师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谋远”,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进行优化调整,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蓝图指引和路径遵循。
高水平编制重点区域规划。按照“十字方针”加快推进五大分区战略规划编制,特别

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四大总体功能区

2010年1月31日,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了四大总体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和19个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整体规划原则上体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内涵要求和“全域成都”理念。
编制规划、布局原则坚持四个原则:体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内涵要求;体现区域合作;符合“全域成都”规划,与市域生态本底相协调;体现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规划方案中明确,城市和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根据成都市域不同区域资源禀赋,规划市域总体功能分区。其中:
旅游重镇“生态屏障”: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的山区。
农田区域“城在田中”: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以平原为主,是成都市都江堰精华灌区、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应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中心城区“园在城中”:中心城区,重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布局。
扩展区域“城田相融”: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范围包括成都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以丘陵为主的地区。
五大区域产业合作: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德绵、成资遂、成眉乐、成雅和成阿五个区域产业合作区,其中:成德绵合作区主要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为主;成资遂合作区主要以汽车制造、旅游产业合作为主;成眉乐合作区主要以新材料和石化下游产业合作为主;成雅、成阿合作区主要以旅游产业合作为主。在区域合作基础上形成产业功能合理分工、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充分协调的一体化格局。
13个市管区统筹发展:产业功能区分市管产业功能区和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按照战略性重点产业功能,成都市共划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区、金融总部商务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石化产业功能区、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规划同时还初步确定了市管产业功能区的选址、范围

Mozilla/5.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ompatible; ClaudeBot/1.0; +claudebot@anthrop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