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冰粉的做法与配方,成都的冰粉是什么做的

四川冰粉的做法与配方

成都又到了吃冰粉的季节了,冰粉是如何制作的呢?

说起冰粉,相信大家都能想到四川。四川的冰粉也是特别出名,在火锅店里和一些小吃店里都有冰粉售卖,销量也很不错,尤其是在夏天吃上一碗,又解暑又解腻!那么冰粉究竟是怎么制作的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说吧!
冰粉好吃,主要是红糖水和配的水果好吃。冰粉在很多商店都有买,一袋也就两块钱左右,一袋冰粉能做出一大盆,也算比较实惠。制作冰粉需要用热水,一袋冰粉大概需要2升热水。将冰粉倒入盆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静置一会等热水凉了,再把冰粉放进冰箱。第一步就做好了,这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下面我们就要来制作红糖水了,其实红糖水的制作也是非常简单,只需要放入锅中加水融化即可。红糖随做好之后,我们还需要熬制一点糖水,在熬制糖水的时候我们可以加入一些牛奶,这样冰粉吃起来也有一股奶香味。这两种糖水熬好之后,分别用两个盆装。最后我们就要来切一些我们爱吃的水果了,在当季我们可以切一些西瓜、猕猴桃,火龙果。酸酸甜甜,特别开胃!
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最后我们将冰镇的冰粉拿出来,用小碗装,依次加入红糖水、糖水、水果,如果你喜欢吃一些葡萄干也可以加进去,有的人还会往里面加一些花生米,这样味道也是很不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添加!
冰粉的制作非常简单,在火锅店卖10块一碗的冰粉在家只需要10块就能做一大盆,在夏天家里可以备一点,能够起到解暑的作用。小编特别喜欢吃冰粉,每次去了火锅店都必点,火锅店的冰粉也是这样做的,可能会添加一些食用香精,这样我们吃起来味道就更好了。但是自己在家做就没有必要添加食用香精了!看到这里大家都学会了吗?

冰粉是什么东西

相信大家都吃过冰粉,这是一道起源于西南地区的小吃,现在已经流行到全国各地了,到了夏天的时候,冰粉吃起来非常爽口嫩滑,最关键是吃冰粉能够生津结束,当感觉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吃一碗冰粉会特别舒服。虽然吃过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冰粉是什么东西做成的,所以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冰粉是什么东西做的?

冰粉籽、冰粉粉。

食材:
冰粉籽50克、凉开水1150g(搓冰粉籽)、生石灰5克、凉开水200g(调石灰水)、红糖适量、凉开水适量(调红糖水)
步骤:
1、将生石灰粉倒入200g凉开水中。
2、搅拌均匀后,放置一旁待沉淀后备用。
3、将冰粉籽放入洗净的纱布中。
4、用清水简单清洗下冰粉籽,然后包扎好。
5、放入1150g凉开水中搓揉,力度适中,搓大概6-7分钟,期间要让冰粉籽没入水中,这样做出的冰粉气泡少。
6、搓到最后用力挤一下。
7、取沉淀好的石灰水,将清水的那一部分倒入搓好的冰粉浆中,石灰沉淀物一定不要倒进去。
8、石灰水倒入后迅速用筷子来回搅匀,这样才能凝固的更好。
9、常温静置1-2小时左右,就可完全凝固好,放入冰箱冷藏口感更佳。
10、用凉开水或温水冲调红糖水。
11、搅拌均匀直至没有红糖颗粒。
12、凝固好的状态。
13、舀一勺如果冻般滑嫩。
14、将做好的冰粉盛入碗中。
15、加入冲调好的红糖水,撒上干桂花即可。
16、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手挤西瓜汁,做出西瓜味的冰粉。
小贴士:
1、建议用自来水做成凉开水来手搓冰粉籽桶装水一般偏酸,凝固效果不好。
2、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各种调料和水果,如酸奶、西瓜、哈密瓜、芒果、凤梨、枸杞等等。
3、如果想要做出来的冰粉更Q弹一些,可以适量减少水的用量,但生石灰水的的量不要减。
冰粉是果冻吗
不是,冰粉味道像果冻,但是冰粉不是果冻。
可冰粉,透明,晶莹,放在碗里,只有一点浅浅的黄。筷子压根挑不起来,只能用勺子挖。一放进口中,它就抖颤着滑下了喉咙,只留一点冰凉的余味。
冰粉,像是液体暂时凝成了固态,但又没有冰的坚硬,软,滑,嫩。

成都冰粉里的成分

想在成都小开个冰粉店,请问大家 谁能清楚的列出 成都冰粉里的成分.. 我知道有冰粉 珍珠 花生 山楂 … 这些` 有没有人能明确点告诉我` 现在工作太难找了` 自有做点小东西卖卖…

主料:冰粉粉、清水,辅料:蔬果佐料、薄荷水、红糖水。
冰粉,部分地区又称凉粉,是起源于云、贵地区的一道著名小吃,后传入四川彭山(武阳)。
其主原料产自”冰粉树“,”冰粉树“学名假酸浆,又称珍珠莲,冰粉树。原产于秘鲁,国内主要分布云南、广西等地;贵州、湖南、四川地区亦有栽培,冰粉这道小吃也是起源于此。

扩展资料
四川冰粉为四川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同时也是旧时四川人的传统冷饮。冰粉具有传统的巴蜀风味。
因吃时有冰凉的感觉,形状又像冰粉,也像魔芋呈半透明的感觉,从而得名冰粉。昔日的冰粉,有摊售、担售两种形式。售者用盆盛冰粉,上盖纱布挡灰尘,另用一个半截瓦缸装红糖水,缸内放一只有把竹筒,还有十来个土巴碗及汤匙。
冰粉每碗两分钱,吃时将冰粉一起盛入碗内,再加入红糖水,放上汤匙即可。冰粉入口有微甜、清凉、滑爽、一吸即消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Mozilla/5.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ompatible; ClaudeBot/1.0; +claudebot@anthrop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