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成都7中

成都七中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林荫中街1号。
学校前身是1905年由墨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合并创立的成都高等小学堂;1907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县中学堂,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七中学校;1986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6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在四川的定点联系学校。
2000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厅评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样板学校之一;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都七中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10月16日,加挂成都中学校名。

扩展资料:
办学历史

1905年4月,合并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创办成都高等小学堂。
1906年,改名为成都县立中学(旧制4年初级中学)。
1924年,改制成都县立中学校(新制三年)。
1930年2月,在署前街创办成都县立女子中学(初中)。
1931年春,创办高中、招理一班。
成都七中办学历史图
1932年春,招高中、理二班。
1932年秋,招高中、普一班。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迁外西茶店子。
1940年,增设高中招高一班。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迁外西雍家渡叶家大院。
1942年,迁太平坊银桂桥。
1946年2月,抗战胜利后迁回茶店子。
1946年,抗战结束迁青龙街。
1950年2月,两校合并(地址:青龙街)成都县立中学校。
1952年11月,成都县立中学校改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
1954年,迁校至外南磨子桥(2002年,市政建设改称林荫中街1号)。
1997年9月1日,领办成都三十五中,成都三十五中改称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2000年,与嘉祥集团合办(外东东光小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磨子桥校本部)。
2000年,创办留英预备班(磨子桥校本部)。
2001年,与东方闻道有限发展公司合办成都七中闻道网校(磨子桥校本部)。
2002年,创办留澳预备班(磨子桥校本部)。
2003年7月,在温江区涌泉街道创办由高达投资公司独家出资成都七中独家办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2008年,成都七中与高新区社会事业局联办的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立。
2009年4月,正式成立成都七中教育集团。
2009年9月,由成都七中领办的(与七中高中教育无缝衔接)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在高新区成立。
2010年,成都市第七中学高新校区投入使

成都7中在哪里?

七中本部的地址在成都市林荫街,邮编是:610041。
育才西区在水井街里面,是原来的35中,它只有初中部,邮编也是:610041。

成都七中有几个初中部,哪个最好?

有9个。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最好。
分别是:成都七中育才学校(3个校区:本部、学道、三圣)、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2个校区:本部、实验校区)、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初中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其中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是成都市第一,年年中考重点率90%以上,但它是私立学校,其实与七中关系不大。
真正的七中公办学校中,目前口碑最好,最出名的是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是老牌名校,中考中考重点率80%以上(另外两分校很差)。
七中真正的初中部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直属七中高中管理,虽然才办学3年,但今年中考重点率已超过育才名列成都市第二(仅次于嘉祥)。
而七中高新校区初中才刚办学1年,好坏尚且无法判断,不过也是正牌七中。七中实验说实话不咋样,贵族学校一个。
而七中万达学校2011年9月才正式招生,办学性质为公办,据说校舍条件很不错,但质量无法判断。

扩展资料:
成都市第七中学是高新区社会事务局直属的一所公办初中。以成都七中为龙头,按照成都七中优秀办学传统精心打造,与成都七中教育“无缝对接”。成都第七中学自2008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启迪、治学、爱育”的优良传统。

以“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努力实践”的教育思想关注全面发展,基于个人成功和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的办学目标,推动学生成为人才,教师成功和学校带头”。已使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表现惊叹不已。

成都7中怎么样啊?

4,7,9是成都最有名气最好的中学了~`

成都七中

成都七中位于成都市磨子桥, 成都市新南路四维村六号。创建于1905年,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重点中学,国家教委在四川的教改定点联系学校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校内草坪翠绿、树木成荫、环境优美。学校现有高、初中教学班32个,学生1,800余人;现有教职工200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成都市学科教学带头人10人,高级教师60人,有40余人获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学校素以治学严谨、启迪有方和爱生育人的优良办学传统和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师资力量、一流的管理水平享誉省内外。九十余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学毕业生,他们在近代中国革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知名人士孙震、田家英曾就读于该校。中科院和工程院士陈家镛、李萌远、蒲富恪、唐明述、叶尚福等先后毕业于该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齐心协力,坚持改革,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发展路子。学校把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全面打好素质基础作为办学的宗旨,形成了“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学模式。学校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成为爱国、勤奋、诚实、敬业、乐群、健康、富有创造精神和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学校建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于课外活动相结合,分层分类推进”的教学体制,开设各种门类选修课20余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多年来学校高考和中考成绩均列省、市前茅,高中毕业或升学率常年保持在99%左右,每年有8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学习深造。学生参加全国、省、市
各类竞赛获奖人数每年保持在400人次左右。近五年来,有32名学生参加数、理、化、计算机全国决赛、7名学生参加了学科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其中章寅、王小川分别获得第33届国际数学和第8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杨骏获92年全美(国)数学竞赛冠军。学校男子排球队连年获省、市“三好杯”比赛冠军,并于95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亚洲区预选赛。

学校少年空军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校团委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