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取消限购了么?,成都全面取消限购外地

成都取消限购了么?

成都目前的限购政策依然没有取消,需要两年不间断的工作社保或者两年户口才可以购买的。且从16年成都限购以来,限购都在不断升级,16年一手住宅限购,17年二手住宅限购,18年一手住宅不光限购,还需要摇号。

成都限购政策会取消吗?

对于成都的限购政策是否会取消这个问题,就目前的市场局势来说,可能性不大,原因有几下三点:
成都的限购政策从16年限购以来,政策越来越严,2016年10月1日第一次限购政策规定成都主城区区域内新房限购,2017年3月24日第二次限购政策规定二手房也限购,2018年515新政规定整个成都范围包括周边区域都限购,且新落户需要满两年才具备购房资质。从这个趋势来说,政策只会更加严格,更加细化。
参照其它城市的经验,特大城市的限购一旦开始,就很少有开放的,并且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严格,北京上海就是最好的例子。反例其实也有,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长期以来不限购,房价竟被投机资本炒到六万多,本地人买不起房,外地人买了投资又不住,楼市千疮百孔。成都属于中西部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其实本地人经常抱怨房价高,但对于北上广人群乃至温州炒房团来说,白菜价罢了,如果不靠限购阻拦外来资本,楼市是很不好控制的,且不谈东部,就是四川省内,绵阳,德阳,达州等一系列城市,但凡手里有一些钱的,基本都有在成都买套房的打算。
成都如果不限购,本就供应紧张的住宅根本无法承受需求压力。限购和目前的人才落户政策,背后其实是有深层次的目的,即调整城市人口节奏: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口,为什么成都等城市还要开展学历落户,大量引进外来人口?其实并非欢迎所有人,而是欢迎人才,否则也不会有学历要求并且越来越高(专科落户被取消)要达到调整人口结构的目的,限购是必须的,户口成为购房的必要条件之一,变得更有价值,才能更大程度上吸引外地人通过学历获取户口。

成都又要开始限购房屋了吗?

在北京、杭州、南京、长沙等多地升级楼市调控政策之后,今天有关成都将再次升级调控政策的谣言迅速在朋友圈“炸开了锅”,少数中介与客户聊天记录在网上流传,但呈现多个所谓“限购政策升级版”版本。
川报观察记者为此致电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该局相关人士说:“政府是否出台政策,我不知道,有关网传内容已经报相关领导核实。”

传言版本一
1、所有外省户口限购,需要在成都购买三年社保。
2、成都户口如果名下有一套房贷款,即不能购买第二套。

传言版本二
1、根据成都购房限购政策规定,外地户口在成都买房需要提供成都本市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并且家庭限购一套住房。
2、成都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主城区已拥有1套住房的,可以再购买第2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下同),暂停购买第3套住房。
3、外地户籍居民家庭在成都市主城区无住房的,可凭该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在该市主城区购买1套住房,暂停购买第2套住房。不能提供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外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成都市主城区购买住房。
外地户口在成都买房条件:
1、购房家庭需要提供在成都市一年以上纳税证明或者社保缴纳政策。
2、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及婚姻状况证明。
3、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意愿。
5、具有支付所购房屋首期购房款能力。

成都限购消息是否属实,川报观察正在紧急联系房管局为您核实,有最新消息将第一时间发布,敬请密切关注。

外地户口全款在成都购房有限制吗?

全款,不贷款。然后还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全款购房可以。只要你满足成都外地户口购房政策就可以了,另外根据3月23日晚7点多,成都市人民政府突然发布《关于完善我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要求买房人必须连续缴纳24个月社保,并且将二手房处于此次调控的范畴。规定将于3月24日起开始实施。具体为:
将二手住房纳入限购范围,购房者在住房限购区域购买二手住房的,应符合成办发〔2016〕37号、成办发〔2016〕45号文件规定的购买商品住房条件,且只能新购买1套住房(包括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区域内购买住房的,购房者须具有限购区域户籍,或在限购区域稳定就业且连续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24个月以上。
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限购政策继续按成办发〔2016〕45号文件执行,但其中非本区户籍居民须连续不间断缴纳社会保险24个月以上。
另外:非本区域户籍居民不得通过补缴社会保险在限购区域购买住房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Mozilla/5.0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ompatible; ClaudeBot/1.0; +claudebot@anthropic.com)